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实施“三争”行动,深化落实“五增”目标,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动服务保障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财政收支总体平稳。据快报数统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06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37亿元、增长8.9%;两项收入排名全省九设区市的第五位、第四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94亿元、增长6.3%。
(二)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争取专项债券,优化完善项目预审联审机制,结合南平实际策划生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专项债券166.2亿元,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仍增长11%,额度占全省总量的12.9%,连续两年额度居全省前三位。争取增发国债,沟通协作市直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增发国债8大领域20个投向,提高项目与政策“契合度”,争取增发国债资金总量39.43亿元,资金总量居全省第二位。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加强一揽子化债方案政策研究,细化编制化债方案,成功获批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争取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32.49亿元,额度居全省第二位。争取项目资金,充分把握上级政策机遇,强化项目谋划和储备,争取项目资金115.88亿元,增长18.8%。
(三)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助力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成功争取将支持环带建设作为一项措施,纳入我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实施意见中,引导更多项目、资金向环带集聚。统筹1亿元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提高规划设计专项经费。精心谋划环带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升工程,顺利通过竞争性评审,评分居全省第一,获第一档奖励1.1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19.71亿元推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
(四)积极助力绿色发展。围绕“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拨付各项工业惠企政策资金1.13亿元。引导全市累计投入8082万元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有序推动“以竹代塑”试点,加快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统筹9900万元培育航空市场,支持设立基地公司、开辟航线航班、航空市场营销等工作。深化“才聚武夷”行动,支持举办绿色高质量发展暨碳计量人才峰会,筹集人才专项资金3.17亿元,其中:市本级9761万元。
(五)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推广运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累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03亿元,惠及2092家企业。深入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市中小微企业获得采购合同金额占比超94%。运用市级转贷帮扶基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为15家企业转贷19次,累计转贷金额6789万元。落实中央、省上延续优化完善的减税降费措施,全市累计减免税费(含征前减免)69.3亿元,其中:新增减税降费17亿元,新增退税缓税缓费2.7亿元。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市民生相关支出308.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2%,占比持续保持在八成以上。全力做好31项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保障,投入相关资金72.76亿元,占年初计划总额的114.8%。统筹1.44亿元落实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惠及7.71万人次、3457家企业。统筹1.4亿元支持南平一中武夷校区高中部、南平江南实验学校建设。投入10.08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创新财会监督路径。建立市县财政部门推动财会监督“四库五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人才库、制度库、问题库、线索库”,促进“教育培训协同、监督力量协同、监督重点协同、会商主题协同、责任落实协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制定《2023-2025年财会管理专项检查规划》,细化梳理出18个方面的风险点,制定完善12项财会管理制度,并联合市委组织部、党校,首次将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列入市县两级党校培训教学课程,提升了财会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科学性。
(八)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常态化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省上下达我市直达资金指标64.2亿元,分配进度100%,支出进度为97.1%,支出进度排名全省第一位。探索资产盘活路径,引入“互联网+国有资产交易”模式,进一步提升闲置资产溢价率,通过调剂、出租等方式实现收入2696万元,累计盘活资产22.23万平方米,闲置资产盘活率达90.1%。加强政府投资评审,全年完成工程项目预、决(结)算评审66项,送审投资额15.06亿元,平均审减率15.3%;同时,成功争取成为省智慧财审系统试点单位。强化“三保”风险防控,通过“三保”预算事前审核、动态监测分析库款保障水平,全年“三保”预算支出201.71亿元,支出进度100%。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前谋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做实做细偿债计划,全年全市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息93.23亿元,其中市本级17.39亿元。深化预算绩效管理,6个县(市)进入2022年度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500名,入围县(市)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邵武市排名全国第5名、全省第1名,政和县连续4年进入全国前100名。
(九)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财政干部学习重点内容,扎实开展宣讲、研讨和培训活动。深入开展特色财政法治教育,加强预算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充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选聘福建建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为法律顾问,引导局机关公职律师参加法务工作,促进依法决策、依法治理。认真落实市人大关于2023年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等决议和审查报告。全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5件、政协委员提案27件,沟通率、答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依法监督检查,围绕减税降费、基层“三保”等9大领域问题持续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制定2023年财会管理专项检查行动计划,完成27个部门财会管理专项检查和15家“1+X”专项检查。
二、2024年工作重点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市“两会”以及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强化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为推动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一)持续优化收支结构。提前谋划部署,持续挖掘新增税源,强化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大重点税源监测和税收征管力度,全力组织财政收入。树牢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思想,硬化预算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更加审慎考虑项目可行性和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将资金科学投入适合南平实际情况、符合南平特色和优势、带动南平发展的项目中。
(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紧跟国家、省上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重点领域,精准策划项目,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充分研究再融资债券等政策,持续开展向上对接,积极争取支持。合理分析研判债务风险情况,加强项目收益与融资平衡方案的审核,科学争取专项债券。
(三)加大环带建设力度。坚持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作为履职主线,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多措并举筹集资金,高质量建设环带,保护发展武夷山国家公园。推进环带建设扩面提质,加强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沟通对接,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上出台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财政政策,持续谋划实施国家公园项目等中央财政资金项目。
(四)主动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产业集群,鼓励产业集中集聚、延链成群,同步完善财政服务保障机制,提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实效率。支持构建以武夷山“双世遗”为核心的“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用好人才专项资金,持续深化“才聚武夷”行动计划,更好服务产业发展需要。
(五)抓好财政风险防范。综合考虑自身承债能力、项目建设等情况,量力而行提出新增债券资金需求,避免盲目举债建设;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积极做大综合财力,强化债券项目投后管理,严格落实偿债资金来源,降低债务风险。足额编制“三保”支出预算,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加强动态预警监测,及时研判风险、预警纠偏。审慎出台补贴政策,谨防企业风险转变为财政风险。
(六)深入推进财会监督。持续推动建立政府层面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财政领域重大案件查处、财经纪律重点问题整治、会计评估行业专项监督、转移支付和部门重点事项等领域,激发财会监督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