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南平发展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严格执行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财政“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作用,为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2021年财政工作情况
(一)财政收支总体平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6.56亿元,增收10.44亿元,增长7.1%,完成年初预算1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0亿元,增收4.12亿元,增长4.2%,完成年初预算101.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完成年初人大通过的3%目标。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61亿元,同口径比增长1.1%。
(二)争取资金成效显著。一是全年全市共争取中央、省上转移支付资金195.91亿元,增长34.4%(当年到位180.05亿元),其中: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项目9亿元(当年到位3亿元)。二是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省上每年下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连片发展补助资金3亿元、文旅融合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及对原缴入省级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门票、竹筏和观光车等特许专营权收入予以免除(每年约9000万元)等财政政策。三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2.29亿元,其中新增债券资金101.9亿元、再融资债券资金30.39亿元。四是争取免抵调库指标4.5亿元。
(三)重点民生保障有力。全市民生相关支出256.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0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1%,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5.2%。筹措44.47亿元落实2021年市委、市政府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我局还获得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市本级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134个,实际采购金额28.65亿元,节约率7.5%。市级财政投资评审全年共完成工程项目预、决(结)算评审81项,送审投资额29.29亿元,节约投资额3.33亿元,平均节约率11.37%。有序推进闲置资产处置,调剂5处、面积1.61万平方米,出租660处、年租金收入1535万元。牵头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五)债务风险有效化解。提前谋划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支出顺序,全年全市共偿还到期债券本息64.1亿元,其中市本级31.23亿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580.95亿元,严格控制在省政府核定债务限额内。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化解存量债务,将市本级全口径债务率降至300%以内,风险等级退出红色预警地区,为2022年及以后年度争取更多的债券资金腾出空间。
(六)预算改革持续深化。印发《进一步推进南平市市级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改进预算编制模式、打破支出预算固化格局。扎实落实直达资金机制,省上下达我市中央直达资金指标46.28亿元,支出进度为96.5%,居全省九市一区首位。市级绩效管理工作在省财政厅考核中位列优秀单位首位,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平均得分位列全省第一,获得奖励资金4600万元,其中浦城、建瓯、顺昌、政和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进入全国前100名。
(七)重点项目圆满收官。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整体验收,获得1.52亿元正向激励奖励,居全省首位。在为期三年的项目期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07亿元,获得中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2.33亿元,5个试点项目成为省级精品示范工程,连续三年绩效评价平均得分居全省首位,在财政部绩效评价中获唯一优秀等次。同时,积极谋划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本年度获4亿元。
二、2022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工作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及毫不放松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着力支持实施“七大工程”。深入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全年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教育引导财政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二)强化资源统筹。加强全年收入研判,做好重点税源分析和一次性税收征缴工作,扎实做好收入组织,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及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千方百计加大国有土地出让力度,做好土地文章。将部门取得的各类收入全部编入预算,全面反映部门收入来源及规模。持续加快盘活部门存量资金资产,建立存量资产目录清单,加大调剂和处置力度,切实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密切跟进落实中央、省上出台的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部署,提振市场信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三)积极向上争取。认真研究分析中央、省出台各项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取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挖掘政策蕴藏的空间和机遇,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财政支持重点领域,加大与国家部委、省级各部门沟通力度,找准争取方向、精准策划项目,争取各领域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认真梳理策划生成高质量专项债券项目,争取更多的债券资金支持。同时,用好专项债券资金,督促项目单位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快支出进度特别是项目单位的使用进度,更好的促进有效投资。
(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强化预算约束,优先保障“三保”支出、政府偿债资金和重点项目支出。落实直达资金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杜绝撒“胡椒面”,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工作,抓紧引进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税收增长点。
(五)兜牢风险底线。加强分析和研判,做实做细偿债计划,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切实做好到期债券本息偿还。加强隐性债务监控,按照全口径债务统计要求,每月做好债务统计上报工作。严格执行化债计划,落实债务风险化解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化债措施有效落实,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和规范财政收支管理。
(六)深化财政改革。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按支出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确保全市2022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扎扎实实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到位、干出成效,为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