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平市财政局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2020年财政工作情况及2021年基本思路
2021-04-29 15:30 来源:南平市财政局 访问量: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强烈冲击,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护航我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一、2020年财政工作主要成效

(一)财政收入逆势增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的叠加影响,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18亿元,增收1.9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99.5 %,增长2.0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居全省九市一区第五位。

(二)减税降费落实落地。全市全年共办理各项减免税费(含征前减免)55.5亿元,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9.9亿元,为全市3302户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性房产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3857万元。

(三)争取资金成效突出。一是全市共争取中央、省上转移支付资金179.9亿元,增长8.12%。二是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6.63亿元,增长113.42%,其中市本级21.45亿元,增长98.67%。三是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11.98亿元,增长21.62%,其中:市本级5.28亿元,增长32.92%。四是争取中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81亿元,其中:市本级1.34亿元。五是积极对接省税务局争取免抵调库指标5.74亿元,增长51.1%。

(四)重点民生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2.78亿元,增长7.2 %,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75亿元,增长10.7%。全市民生相关支出272.71亿元,增长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筹集29.63亿元落实2020年市委、市政府27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五)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1.3亿元,其中市本级压减3230万元。全市“三公”经费下降24.8%,其中市本级下降20.1%。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全年节约投资额2.42亿元,平均节约率12.32%。市本级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356个,实际采购金额9.85亿元,节约率7.4%。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省财政厅地市考评中位列优秀等次首位。政和、邵武、浦城等3个县市(全省14个县市)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首次进入全国前200名,获奖励资金3200万元。

(六)重点项目再获佳绩。我市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04亿元,占三年总投资50.02亿元的100.04%,试点工作绩效平均得分居全省首位,获正向激励资金1.02亿元。争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项目3亿元,重点实施国家公园生态补偿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绿色产业发展。

二、2021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第一年。2021年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加快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力度,兜牢兜实“三保”和政府债务风险底线,集中财力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着重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加强统筹的原则;二是零基预算,突出绩效的原则;三是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的原则;四是强化管理,兜牢底线的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2021年市本级除保运转支出外,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支出保障:一是支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三是支持扩大内需激发动力;四是支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五是支持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六是支持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七是支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做好上述保障任务,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党对财政工作领导。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落实省委“三四八”贯彻机制和“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具体部署,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扎实做好收入组织。加强全年收入研判,按旬按月抓进度。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监测。持续强化建筑业税源、个人股权转让、非居民税收以及一次性税源管征。加大土地出让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同时,积极向上沟通对接,争取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三)努力争取政府债券。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认真对照地方政府债券的申报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捆绑打包”等创新方式,多策划补短板和“两新一重”的好项目、大项目,尽量多争取地方政府债券为我市项目建设服务。同时,加大向上争取再融资资金力度,以减轻到期政府债券还本压力。

(四)持续深化财政改革。以点带面推动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持续做好预决算公开,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加强四本预算统筹衔接。抓好直达资金管理和监控,确保资金落实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持续推进政府采购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交易规则,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

(五)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监控、第三方管理等管理制度。推行指标库动态管理,充实丰富系统指标库。加强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程度实行“双监控”,持续开展项目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开展PPP项目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追加预算和部门预算编制重要依据。

(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依法依规强化监管,促进资产科学配置、有效使用和规范处置,督促市资管公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快行政中心搬迁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分批处置,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实干拼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全方位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南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